中新网福州12月2日电 (刘可耕 郑淇)为纪念人民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尹派”创始人尹桂芳诞辰104周年,尹派经典越剧《红楼梦》1日晚在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尹桂芳大剧院献演。
12月1日晚,尹派经典越剧《红楼梦》在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尹桂芳大剧院献演。福建芳华越剧院供图
此次福建芳华越剧院献演的《红楼梦》由“双梅花”领衔主演,剧中贾宝玉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尹派非遗传承人陈丽宇饰演;林黛玉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张派非遗传承人郑全饰演。
该剧取材于曹雪芹原著《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一线,浓缩地表现了一个封建世族的没落,刻画和塑造了宝玉和黛玉两个叛逆的形象。
此次福建芳华越剧院献演的《红楼梦》由“双梅花”领衔主演,剧中贾宝玉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尹派非遗传承人陈丽宇饰演;林黛玉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张派非遗传承人郑全饰演。福建芳华越剧院供图
尹桂芳一生至少四度演出《红楼梦》题材的剧目。《红楼梦》于1962年在福建省福州市首演,赴上海巡演时引发巨大轰动,文艺界名家谢晋、俞振飞、江流等均对该剧高度赞扬。昆剧艺术大师俞振飞也为尹桂芳的贾宝玉形象赋七绝道:“红楼昔见哭潇湘,平淡天然最擅场。正是丰神称独绝,于无泪处断人肠。”
在六十年的演出历程中,《红楼梦》已历经尹桂芳和李金凤、王君安和李敏、陈丽宇和郑全等四代传承,并以千余场的演出数量成为芳华建院77年来演出数量最多的剧目。2022年2月,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推荐下,福建芳华越剧院以越剧《红楼梦》入选“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
12月1日,参加在浙江新昌县举行的纪念人民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尹派”创始人尹桂芳诞辰104周年系列活动的福建芳华越剧院及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等相关来宾在尹桂芳大剧院前合影留念。福建芳华越剧院供图
《红楼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尹派”的经典传承剧目之一,贾宝玉也是尹桂芳的经典形象之一。此次“纪尹专场”通过献演《红楼梦》向尹桂芳致敬,也为赓续尹派艺术助力,促进尹派艺术源远流长。
12月1日,福建芳华越剧院与新昌演艺集团在新昌县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福建芳华越剧院供图
当天下午,福建芳华越剧院与新昌演艺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尹桂芳先生风华展在新昌县举行。
双方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进行深入合作,将进一步推动越剧全域传承生态圈建设,提升越剧尹派艺术文化,促进新昌县域文化的影响力。
新昌县副县长李一峰热情欢迎福建芳华越剧院“回家”,新昌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立新接收福建芳华越剧院院长郑全赠送的音像资料。
12月1日,福建芳华越剧院院长郑全与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杨坚祥等来宾共同参观在新昌县举办的尹桂芳先生风华展。福建芳华越剧院供图
越剧表演艺术家尹桂芳(1919.12.1—2000.3.1),浙江新昌人,“越剧(尹派)”艺术创始人、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创始人,有着“越剧皇帝”之美誉,对推动越剧改革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1959年尹桂芳响应号召支援前线,带领芳华全团从上海南迁福建福州。2019年8月,福建省芳华越剧团改名福建芳华越剧院。(完)
中新网北京12月2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近日随中国地震局组织的“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进行时”主题采访活动在四川省地震局了解到,作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四川子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四川省防震减灾技术实验与公共服务基地的中国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实验室,是针对地震预警技术方向的专业检测机构,承担着全国地震预警软件的入网测试和运行评估,旨在为地震预警软硬件产品研发、应用保驾护航。
四川省防震减灾技术实验与公共服务基地内,中国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实验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江鹏介绍地震预警技术测试流程。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据该实验室主任江鹏高级工程师介绍,中国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实验室于2022年4月由中国地震局批复成立,其充分利用四川地区地震频发的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和四川开展地震预警先行先试的工作积累,建成集专业化人员团队、信息化测试平台、标准化测试流程为一体的业务体系。
中国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实验室已建成1套多类型震例资料库和1套涉及地震预警全链条业务的软硬件检测平台。多类型震例资料库通过整理2017年至今四川数百个3级以上地震事件,以及全国范围和部分国际上强烈地震的数据,涵盖大震、小震、近震、远震、双震、震群等多种类型真实地震记录,以及各种地脉动噪声和干扰信号,可为软硬件测试构建混叠地震等复杂测试案例。
四川省防震减灾技术实验与公共服务基地内的中国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地震预警相关技术产品进行测试演示。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同时,该实验室采用实时仿真技术开展全流程软件测试,并已拓展成为一家开展地震预警信息服务专用终端入网的专业检测机构,逐步实现“测软件、测功能、测仪器、测技术、测策略”的多方位检测能力,保障地震预警信息为社会提供切实有效的减灾服务。
江鹏透露,中国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实验室2022年下半年就已承担国家地震预警工程软件测试,2023年8月起对外提供地震预警终端检测服务。未来还将进一步健全检测平台,持续开展专业软件测试、技术系统研发和科技成果应用,筹建地震预警技术研发中心,持续跟踪地震预警前沿技术,并建设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交流平台,共同推进全社会更好应对地震灾害。(完)